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消息 > 马面裙,古代男子也爱穿

马面裙,古代男子也爱穿

admin2024-11-13最新消息134

马面裙是明清至民国时期重要的服饰,在不同时期,其艺术风格穿搭方式都有显著的变化。

马面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辽时期。宋代为方便女子骑驴而设计了一种旋裙,由两片面积相等的裙片缀连在裙腰上,裙片前后部分相互遮掩但不加缝合,这就是马面裙的雏形。目前,能见到的旋裙实物是1975年在福建福州南宋黄升墓出土的两片裙。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 佚名 明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形制由简到繁再到简的变化过程

在明代,马面裙形成并于成化年间(1465—1487)逐渐流行开来。从现存的明代传世马面裙来看,其主要形制为裙裥从腰头到裙摆不缝死,称为活裥;裙子从前后两边开始向身子侧面压褶,称为顺风褶;裙子下部张开,随着人的走动裙褶一张一合如水纹一样摆动,不无美秀。虽然马面裙属于围裹裙,但由于其前后部分相互重叠,所以既方便行走,又不会走光。上古时期男子和女子均可着裙装,明代以后裙子则基本成为女性的专属服装。然而,明代偶尔也有男子旅游时系围裙或者参加雅集时着裙装以表示崇尚古意,同时男子朝服中的下裳也是裙装,为马面裙。山东博物馆藏明代衍圣公朝服裳是现存年代最早的传世朝服套装,用于大祀、庆成、正旦、冬至、圣节及颁降、开读、诏敕、进表和传制等时期的隆重场合, 也是现存最早的传世男式马面裙。

明  衍圣公朝服裳  山东博物馆藏

文献记载明代朝服材质为罗,而现存的这件衍圣公朝服裳为赤色绞纱材质,施青纱缘边,可补文献之阙。裳长89厘米、橘黄色围腰长129厘米,分为两大片,每片以三幅料拼缝而成,每片前后光面为马面,左右相向各做四褶。这种向身体侧面压大褶的形制也体现在明代女式马面裙上,只是女式马面裙的马面部分很少装饰其他颜色的缘,而且与男式朝服下裳相比更注重装饰。

清代马面裙继续流行,并且进行了一些改进和创新。这一时期,马面裙的基本形制不变,但身侧的褶在明代简单大对褶的基础上发展并衍生出几种新的复杂的形式。首先,马面裙的裙裥变得越来越细、越来越密,因此被称为百裥裙。其次,明代的活裥逐渐演变为死裥,即裙裥的上部以一定的方式缝住固定以保证不走形,下部则不缝合以方便活动。有的百裥裙的裙裥用线以一定的规律间隔缝合,呈现鱼鳞状,称为鱼鳞百裥裙。这种形制的马面裙如果采用缎面材料制作,穿上走动时会有波光粼粼之感,美不胜收。

清  蓝缎绣花剑裙  山东博物馆藏

清代还有一种由三角形和梯形裁片做成的马面裙,裙摆上小下大,更加合体,以往的褶子由条状的花边襕干取代。这种形制的马面裙虽然没有裙褶,但依然有裙褶的外观效果,被称为襕干裙。此外,马面裙还衍生出了凤尾裙(又称剑裙)和月华裙两种形制。到了民国初年,马面裙侧面的褶子被简化甚至取消,前后的马面也不再是上下重合,而是合二为一发展成为套裙。同时,裙子开始变短,明清时期的马面裙款式也逐渐消失,退出了历史舞台。

面料纺织工艺的变化

从用料来看,现存明代马面裙用料既有白色、墨绿色等素色的暗花纱和罗,又有华丽的彩色织金妆花缎等面料。比如,山东博物馆藏明代蓝色缠枝四季花织金妆花缎裙,以七幅料制成,裙腰镶桃红色纱缘,两头各缀一条绿色丝穗系带。裙子上部有金织缠枝莲纹,中部有金织变形凤纹,下部有凤穿牡丹纹。裙摆处以五彩丝线挖织莲花璎珞纹,各层纹饰间以金织回字纹分隔。这件马面裙采用了最复杂的妆花织造工艺,用绕有各种不同颜色的彩绒纬管,对织料上的花纹做局部盘织妆彩,充分反映了明代发达的丝织业水平。

明  蓝色缠枝四季花织金妆花缎裙  山东博物馆藏

清代马面裙所用面料仍多为丝绸,但一般不用有妆花、织金等复杂工艺的面料,而是多为素缎、暗花绸和实地纱等,它们柔软有光泽,裙褶容易平顺,穿起来比较飘逸。同时,清代还会在素缎和暗花绸上再进行绣花、镶嵌等装饰,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民国时期的马面裙用缎和绸子较多,并且随着新机器的使用,出现了许多新的由真丝与人造丝交织而成的丝织品种,如洋绉、捻绸、绉绸、大缎等。这些丝绸新品种的出现,使民国马面裙出现了新的面貌。此外,民国马面裙裙腰还多采用一些方格的棉洋布制作。总体来看,明清至民国马面裙面料变化不大,多采用丝绸,但在纺织工艺方面体现出越来越简单的态势。

由丰富到单一的色调变化

在明代,马面裙有各种颜色,如白色、蓝色、绿色、红色等,其中红配蓝醒目且装饰性极强,是明代女子喜爱和较为流行的配色。对于命妇等上层女子来说,官绿裙是她们必备的裙子,这一点可以从明代画像中看到。比如,在青岛市即墨区博物馆收藏的明代《即墨蓝氏四世祖蓝铜夫人于氏像》中,于夫人头戴翟冠,额头扎包头,身穿大红色圆领袍,袖口加缀袖缘,胸部饰鹭鸶补子。圆领袍内穿短袄,领口缀白色护领,下着金襕官绿裙。

明  《即墨蓝氏四世祖蓝铜夫人于氏像》  青岛市即墨区博物馆藏

《即墨蓝氏五世祖蓝章夫人徐氏像》中,徐夫人头戴翟冠,额头扎包头,身穿大衫霞帔,手执笏板。大衫为红色,用素。霞帔为深青色,饰孔雀纹样,底端缀钑花金坠子。大衫内穿圆领短袄和金襴官绿裙。此两幅画像中夫人的着装表现了明代命妇常服的程式化着装方式,其中从红色大衫中露出的官绿裙有大褶,应为马面裙。

明  《即墨蓝氏五世祖蓝章夫人徐氏像》  青岛市即墨区博物馆藏

清代马面裙以鲜艳的大红色为主,宝蓝色、黄色、石青色、绿色等也较为常见,其他颜色所占比例较小。至清末,马面裙逐渐演变成用色单一、简洁的风格。20世纪初期开始大量出现黑色马面裙。到民国时期,黑色、蓝色等较为稳重的颜色的马面裙所占比例日益增大,并且渐渐成为主流。

装饰纹样的演变过程

马面裙一般都装饰有美丽的纹饰。明代马面裙基本都有膝襕和底襕装饰。膝襕一般位于膝盖部分,底襕位于裙子下部边缘处,这些装饰图案一般是连续的花纹,环绕在裙子一周。随着上衣长短的变化,马面裙的膝襕和底襕的纹饰也相应地发生着变化:搭配短上衣时马面裙显露出来的部分较多,所以比较重视膝襕的装饰,并且膝襕部分也比较宽;当搭配长上衣时,上衣会将马面裙的膝襕盖住,所以比较重视对底襕的装饰。此外,在明代早期,马面裙马面部分与裥子部分连续装饰,图案统一。

明  白色暗花罗绣花鸟纹裙  山东博物馆藏

晚明时期马面裙马面部位的装饰图案与周边纹样相互呼应又有所不同,而且这时奢华之风盛行,人们更喜爱将蟒、飞鱼、麒麟等高等级的纹样装饰在裙子上。如山东曲阜孔子博物馆藏明代葱绿地妆花纱蟒裙,左右各四对褶子,有膝襕和底襕,其上有蟒、凤、杂宝、海水江崖等纹饰,以妆花工艺织成。马面部分的纹饰和整个下摆的纹饰相呼应,稍有不同的是,褶子部分为行蟒纹,而马面部位则为正蟒纹。

明  葱绿地妆花纱蟒裙  孔子博物馆藏

到了清代,由于上衣一般较长,马面裙不再着重区分横向的膝襕和底襕,更注重裙子侧面部位竖裙裥的效果,而且常常以滚条和花边直接圈出马面部位,再单独进行装饰。具有吉祥寓意的图案一直是马面裙装饰的主要题材,如代表吉利喜庆的龙凤呈祥纹、象征富贵的牡丹、寓意多子多福的石榴和葡萄、隐喻着长寿的桃以及与禄谐音的鹿、与福谐音的(蝙)蝠······这些图案和纹饰寄托了人们安居乐业、夫妻和睦、多子多孙、多福多寿等美好的向往和追求。清代马面裙常用作婚礼服,新娘通常着凤冠霞帔、大襟袄和马面裙,裙摆常装饰海水江崖图案。

明  盘金云龙纹粉缎女裙上的盘金绣图案  山东博物馆藏

到了清末民国时期,马面裙的纹饰进一步减少,趋于平实、简洁。综上可见,明代马面裙注重整体装饰,而清代注重对马面部进行重点装饰,民国时期则简化装饰图案。

三蓝绣图案

从明清到民国时期,马面裙在款式、面料、色彩、纹饰等方面都产生了显著的变化,其变化的基本趋势是从简到繁、再回归到简。这个变化过程表现了时代的审美风尚,即明代崇尚雍容典雅、端庄大气的风格,清代追求装饰繁缛、富贵喜庆的风格,民国时期则倾向于低调、平实和朴素的风格。同时,这样的变化过程也影射了不同时代的社会经济以及思想状况。

本文节选自《中国艺术》2023年第4期

《试论马面裙从明清到民国的时风流变》

《中国艺术》2023年第4期

相关文章

一年卖了70亿,曹县汉服、马面裙销售火爆供不应求

一年卖了70亿,曹县汉服、马面裙销售火爆供不应求

1月18日,在2024春节山东乡村文化旅游节菏泽启动仪式现场,身着汉服、马面裙的志愿者们成为现场最靓丽的风景线。2023年,曹县汉服火出圈,带动就业人数达10多万人,销售额达到70亿元。随着春节临近,...

春天怎么能不穿马面裙呢

春天怎么能不穿马面裙呢

春天,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展现个人魅力的好时机。而马面裙,作为时尚界的宠儿,更是成为了这个春天不可或缺的时尚单品。马面裙以其独特的款式和优雅的气质,赢得了众多时尚达人的喜爱。裙摆宽松,能够展...

秋天穿马面裙,怎么搭上衣?看素人街拍就知道,这4种搭配好养眼

秋天穿马面裙,怎么搭上衣?看素人街拍就知道,这4种搭配好养眼

裙子是最能彰显女性气质的单品之一,市面上的裙子款式五花八门,2023年秋天又流行怎样的裙子呢? 随着国风的盛行,曾经一时兴起的法式裙、赫本裙已经不再流行,现在女生们都在穿马面裙,将国...

追马面裙的人

追马面裙的人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时代财经APP (ID:tf-app) 作者:徐晓倩 从村口第一家汉服馆开始,山东曹县大集镇特有的气质就凸显出来。 与其说是乡镇,不...

腰粗和没腰的不要挑战马面裙,容易显得膀大腰圆

腰粗和没腰的不要挑战马面裙,容易显得膀大腰圆

我来唠家常 2月28日,舒畅在韩国民俗村穿着一身红色马面裙上了热搜!虽然有些网友喊着:姐姐太美了!但是我还是想说,脸是美的,但是搭配不合适,显得腰粗。 关...

马面裙这种服饰,既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标准……

马面裙这种服饰,既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标准……

马面裙这种服饰,既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标准,也不适合现在快节奏生活,已经被历史淘汰,受众很小。小众的东西,小火一下,如果大量从业人员拥入,势必造成严重行业内卷、惨烈竞争,冷...